融和溶的区别用法

“融”和“溶”的关系比较复杂一些。从语用实际来看,在表示物体的形态发生变化并进入另一物体,或两种、两种以上的物体合在一起组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时,两个字可以通用,比如“融入”也作“溶入”,“融化”也作“溶化”,“融解”也作“溶解”,“融合”也作“溶合”,“融和”也作“溶和”,等等。

不过,在现代汉语中,“融”和“溶”组成的这些异形词,在使用上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融入”“融化”等比较古典,书卷气较浓,往往带有文学色彩,多用来表示抽象的东西;而“溶入”“溶化”等则是后起的,多用来表示具体的物质的混合。

“融”是会意字,左边为“鬲”(音lì),是古代鼎一类的煮器,右边是“虫”,假借用来模拟热气蒸腾的景象。“虫”是“融”的本字。《说文》里解释说“融,炊气上出也。”不过,“融”的这一本义后世鲜有使用。在古代汉语中,“融”的义项很丰富,比如“熔化、消溶,融合、通融”等。“融融”,多用来形容和睦快乐的样子,如郑庄公对其母姜氏说的“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