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观后感1000字

观看《钱学森》,感触颇深。钱学森是我国的导弹之父,为我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那浓浓的爱国之情更让我敬佩。透过观看这部影片我总结了钱学森为中国导弹事业作出的贡献主要归因以下几点:

一、一腔爱国之心。钱学森知道自己的祖国正在建设中,正需要他这样有新技术、新知识的人,正因他知道自己是中华儿女,他身体里流淌的是炎黄子孙的热血,但临行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他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经过我国政府的严正交涉和国际友人的热心援助,冲破重重阻力,于1955年10月回到祖国,并立即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在个人发展与祖国建设的决斗中,他毅然站在了祖国的土地上,因此他不仅仅是一位中国导弹之父,也是一位爱国赤子。

二、刻苦钻研的精神与渊博的知识。钱学森同志先后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教、讲师、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教授,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教授和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等职,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的研究。他与导师共同完成的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的卡门-钱近似公式,使他在28岁时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独立完成的《关于薄壳体稳定性的研究》,使他在航空技术工程理论界获得很高声誉。他提出的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超前设想和科学预见,尤其是执笔撰写的有关美国战后飞机和火箭、导弹发展展望的报告,奠定了他在力学和喷气推进领域的领先地位。在美国遭软禁的五年时刻内写成了《工程控制学》著作,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