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怎么读

读《阿长与〈山海经〉》,有三个难点,也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所在,似乎也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

几乎所有的赏析文章都谈到,这篇回忆散文主要描述了“我”和“阿长”的关系,“我对“她”的情感的变化:从厌她、烦她、恨她,到最后敬她的全过程。而转折的关键,又在阿长给“我”买了《山海经》:文章的题目就特意点明这一点。因此,全文自然就分为两大块。加上最后一个自然段和那句“神来之笔”,全文可分三个部分。而每个部分都有一个难点。

语感:体味贬义词背后的爱意

先说第一部分的难点。文章一开始就说:“我”“憎恶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这似乎定了一个基调:这一大段就是写“我”对“阿长”的恶感。具体描述中的用词,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憎恶”之外,还有“不大佩服”,“讨厌”,“疑心”,“无法可想”,“不耐烦”,“诧异”,“大吃一惊”,“磨难”,“烦琐之至”,“非常麻烦”,“严重地诘问”,等等等等。

但是,问题就在这里:难道阿长真的就那么“讨厌”吗?难道“我”对于“阿长”就真的只有“憎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