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500赏析

本诗共14句,前4句为一层次,后十句为一层次。前三句写李凭之箜篌“横空出世”:“吴丝蜀桐”,材质精良;秋高气爽,时节又妙,正面写此一器物非同寻常。“李凭”一句承上启下,交代乐师大名及演奏地点,由写器物之神奇转到写弹奏之神妙。

五六两句,是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正面”描写乐曲的美妙。从第七句起,全用“侧面”描写:能“融冷光”,能“动紫皇”,能令女娲失神,能令“神妪”受教,能激发得“老鱼”“瘦蛟”腾跃而舞,能感动得吴质倚树无眠,连月宫的玉兔都被这乐曲深深吸引,如此这般,李凭弹箜篌的艺术水平之高就可想而知了。

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对象,是诗文中常用的手法。如汉乐府《陌上桑》表现罗敷之美,除了说她“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之外,就全从“侧面”着笔:“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民歌民谣,也懂得这种手法。山东有一种叫“茂腔”的地方戏,深受群众喜爱,就有民谣说:“听人唱茂腔,饼子贴到锅沿上。听人唱茂腔,锄头锄在庄稼上。”

李贺诗的特点主要不在运用侧面描写,而在于其想象的大胆与神奇。“玉碎”“鸟叫”也还罢了,就说“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由花的外在形态想到“泣”和“笑”,进而由“泣”和“笑”的形态想到“泣”和“笑”的声音,从而模拟箜篌乐曲的哀伤与喜悦,这就显得超凡脱俗了。在侧面描写的部分,从人间到天庭,从神祇到鱼龙玉兔,跳跃变幻,浪漫神奇,把读者带进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这才是李长吉的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