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用批注的方法,品味语言,体会重要词语、语句的含义及作用;赏析精彩语句、语段,揣摩景物描写,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

2、体会本文朴实优美语言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学习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加批注的方法,品味精彩语言。

2、体会本文语言朴实而优美,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二、精彩回顾

老山界是长征中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难事?

走路难(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睡觉难(路窄不平,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敌人追击,设备笨重)

三、微课《批注》

四、加批注,品语言。

学生读课文,加批注,品语言。(交流讨论)

(一)品析词、句

示例:

第3自然段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从“照着这习惯”和“躲”,你读出了什么?

明确: 从“照着习惯”和“躲”,可以看出军阀对老百姓的欺压。瑶民家男主人不知道经过的队伍是红军,以为是以前那样的部队,所以躲起来。

(二)品析段落

示例:

分析第22自然段景物描写:

这部分哪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明确:

“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

“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

“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

小结:本段文字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非常形象地写出山景之美,表现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总结全文:

1、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2、 主旨:

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六、作业布置:

1、 心怀崇敬, 满载感恩,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 早晨,当你走进校园时,看到了……听到了……感到(心情)……

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一段话。

2、课外阅读反映红军长征的文章,如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杨成武《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等。

七、板书设计:

不怕困难,坚强的意志

红军战士 乐观精神, 必胜的信念 的崇高品质。-

高度的纪律性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