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感悟

在封建社会里,农人的命运实在是不妙的。遇上“有道明君’、 “青天大老爷”, 则有望达到丰衣足食,保证温饱,甚至达到“三十亩地- -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理想境界 "。 但多数时间,“明君"与“良吏”是一个也遇不到的,农人也就只能挣扎在苛捐杂税、敲诈勒索、天灾战祸等交织成的生死漩涡中。这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必然。那么,在如此严酷的生存条件下,农人如何过活呢?

一是忍。 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使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人们习惯于在沉重的压力下忍受。官府不是要 大量捐税吗?好,拼命干就是。早出晚归,披星藏月,一年辛勤劳动总是有回报的。好歹把官府和地主的租税金交上,自己和家人的口粮也勉强够。风调雨顺时,“多收了三五斗”, 农人就能添点新衣,修葺一下屋子。在他挚爱的土地上刨食儿,只要能维持温饱,农人也不介意一代代地劳作下去。

二是反。“忍无可忍,毋须再忍” 。当官府或地主对农民的压榨使农民无法生存,比如在灾荒年间还味逼着农民按数交租,农人们便会揭竿而起。这可不是儿戏,农人们身体大都壮健有力,且不畏死,只要仇恨的火星迸发出来,叮以很快形成燎原之势。历史上很多王朝都是在农民战争的怒潮中崩塌的。唐太宗的那番颇有自知之明的“君民鱼水论”, 就是一种很形象生动的阐释。也有一些农人,忍是忍不下去了,却又不敢冒着杀头的风险造反,怎么办呢?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像《捕蛇者说》里的蒋氏,就通过捕一种剧毒怪蛇进贡来免除自己的租赋。其实这也很无奈,“几死者数矣 "。可是与其一。年到头拼死拼活地劳作,不如一年就拼两次命,其他时候则熙熙而乐”。 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对“死法"的不同选择,着实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