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黑结婚赏析

《小二黑结婚》写于1943年5月,取材于太行山农村。当时“土改”刚刚开始,地主利用农民群众的愚昧和封建迷信思想妄图阻挠“土改”。为了使“土改”顺利进行,反对封建意识、破除愚昧思想就具有必要性。基于以上背景,《小二黑结婚》就表现出了对时代的强烈的关注意识,它虽然是以农村日常生活、家庭婚姻为题材,但是蕴含着尖锐的现实针对性。它对农村问题的揭示,也成为对农村生活的启示录。

首先,整部作品致力于对传统婚姻观的否定,促发农民对自由恋爱观的追求,小二黑和小芹成为这种自由恋爱观的先锋实践者,在农村搅动起惊涛骇浪,他们“大团圆”的喜剧结局也表明了作家对这种恋爱观充分的肯定,这给予了农民自由追求幸福的希望和可能;其次,他致力于促进旧农民的觉醒。当时的农村有一项与“土改”同等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反对封建思想,不仅地主,就连同一般农民也成为了封建的护卫者。赵树理针对这种现象,用“二诸葛”和“三仙姑”作为这种护卫封建农民的代表。广大农民在阅读作品的同时感受到的可笑可悲的二人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缩影,在嘲笑的同时也必定会引起农民对自身的反省。小说最后也表露出了三仙姑和二诸葛的转变,这也给予农民在思想观念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引导。比如三仙姑在被一伙妇女围住看了半天之后,她终于觉得不好意思,“回去对着镜子研究了一下,真有点打扮得不像话”,“把自己的打扮从顶到底换了一遍,弄得像个当长辈的人的样子,把三十年来装身弄鬼的那张香案也悄悄拆去”。

这种转变写得深入人心,让农民在阅读之时不由自主地受到正确观念的熏陶。同时,作品还揭露了“基层党组织严重不纯”等现象,如此种种都是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