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详细注释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暴霜露(暴:通“曝”,曝露)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通“倘”,倘若)

(3)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2.古今异义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 ;今义: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义:引出结果。以至于。 今义:连词,表示到达某种程度

(4)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先例,旧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6)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两次 。今义:又,又一次

(7)(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8)刺客(不行)

古义:不去行刺。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

(9)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古:咽下咽喉 ;今:吞咽

(10)始(速)祸焉

古义:招致。今义:速度 

3.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 (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理:按理来说)

并力西向(西,向西。)

(2) 名词作动词。

义不赂秦 (义:坚持正义)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待)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吞下)

以地事秦 (事:侍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