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读后感4000字

《射雕英雄传》读后感

看《射雕英雄传》这本书,看的不只是内容,还要看作者金庸在写这本书时,除了相互映衬之外的大体上的手法。正所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而金庸的书,却是可以雅俗共赏,既能看热闹,又可看门道。

故事中,郭靖与黄蓉这两位男女主角的性格差异和处事特点的一正一反正可谓是本书的最大亮点之一。这两个人一个纯朴坚实,一个洁慧灵透。在一起时,两人互为手足,配合默契:黄蓉的巧慧是郭靖朴质的补充,而郭靖的大拙又克制了黄蓉的大巧,所以,黄蓉的风头和郭靖的厚道,在相互衬映之下,都变的极其可爱。

“东津绿水南山色,梦寐襄阳二十年。”我同醉翁欧阳修一般,被襄水之阳的那座城魂牵梦绕了多年。时常在书卷中张望,看着关于这座城的文字堆叠演绎成故事,勾勒出一个关于襄阳的梦。

有人说,襄阳多战事,这座城是千古英雄的坟场。关羽水淹七军在此,刘备马跃檀溪在此,南宋的几世荣光也因此城的失守而终结。“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这无不在说明襄阳于兵家的重要性。

但自古乱世出英豪,襄阳这座多战事的城,自然是天下英豪的聚集地。诸葛亮归隐于此,刘备为平定天下三顾茅庐;岳飞大破金兵。收复襄阳,面对这精忠报国的一腔热忱,金人虽众又有何为?李自成攻破襄阳,彼时的襄阳成了襄京,见证了闯王斩将,纵横驰骋的灼灼风华。

从书卷中翻阅襄阳的英雄传奇,有个少年从纸上跃然而出,经过我的心上,开始起了我的襄阳一梦。襄阳于我,是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是郭靖坚守了三十多年的执念。

他携着他的蓉儿,在江湖上走过一遭,没有归隐桃花岛,做那江南柳枝上的双飞燕,而是挡在了襄阳千万生灵与蒙古铁骑的刀锋之间。他并不聪明,甚至固执得像块愚木,不懂得如何从那乱世中脱身,与她做对神仙眷侣,他不愿负了江湖人尊称的一声“郭大侠”,便舍下了自我,却唯独觉得苦了自己的蓉儿。

黄蓉虽不似郭靖那般,但面对襄阳战事,同样义无反顾。在苦守襄阳的三十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她从少女变成了妇人,敛去了锋芒,收起了小女儿顽皮的心性,不再逍遥行于世间。他在襄阳,襄阳便是她的江湖。

从那时起,已不见那对悠游天下的江湖小儿女,只有立在襄阳城下不畏生死的夫妇。一声声“靖哥哥”,一声声“蓉儿”,从弱冠唤到古稀,一如既往,初心亦从未改变。走出半生,再无正茂风华,可他们依旧坚守在这座城,仿佛仍是当时少年。

如若隐去襄阳城的烽火硝烟,透过阻挡敌军的铜墙铁壁,又有谁言襄阳苦?当脱下铠甲,想必也是这城中的逍遥少年。那些奋勇当先的殊死搏斗,不过是为了再无弥漫的硝烟遮住眼,再无刀枪剑戟的声音灌入耳,让襄阳不再是襄阳,也让襄阳永远是襄阳。

“蒙古铁骑数百如风般驰至,但见襄阳城门大开,一男一女,两少年骑马绰枪”⋯⋯

捧着《射雕英雄传》在手边读边想,我已不只不觉的荡漾在正派与邪门的交斗;历史与现实的交替间,对这本书百读不厌、爱不释手了!

金庸,真不愧为“武林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