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概括小标题

小标题:

一、纪念烈士(悼念逝者)

二、警醒庸人(唤醒民众)

三、追忆生平(回忆烈士)

四、叙述惨象(被难经过)

五、追叙真相(还原真相)

六、反思教训(铭记教训)

七、肯定意义(激励猛士)

《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赏析:综观全文的思想意义是:鲁迅在本文中通过对刘和珍等死难烈士的悼念,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相勾结屠杀爱国群众的滔天罪行’,有力地痛斥了帮凶文人的卑鄙行径,热情地颂扬了中国妇女的勇毅不屈精神,激励革命者继续战斗。因此,本文不是一般的悼念文章,而是歌颂“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的悲壮战歌,是讨伐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的战斗檄文,也是鼓舞青年奋勇斗争的革命号角。在段祺瑞反动政府的通缉声中,鲁迅不怕牺性,坚决站在爱国群众一边,以最大的悲愤写了本文和有关“三·一八”惨案的一系列杂文,揭露反动派的下劣凶残,鼓舞革命群众进行斗争,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