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高中新课标翻译

《论语》十二章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喻:通晓,明白。)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表示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形成和抓住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本身而起作用。)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