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说课稿

有过经历就能沉淀情感,傲霜独放的梅花就是陈慧瑛女士寄托的思念,珍藏的记忆。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就是执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课陈慧瑛女士所作《梅花魂》的教学构思。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方法,说流程,说板书四个方面进行

一、先说教材:

我准备从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来分析

1、教材简析:

这篇回忆录,以倒叙的手法给孩子们勾画出了一位远在异乡的老华侨也就是“我”的外祖父与梅花之间的那份深情。梅花身上秉承的坚强、气节正是老华侨的化身,也是老华侨眷念故土的寄托。整篇文章以梅花喻人,以梅花魂喻国人之气节。透过“我”的记忆,追溯了我、外祖父关于梅花发生的五件事,虽然在叙述上有详有略,但无论是外祖父赠梅,望梅、还是护梅,其实都是在揭示梅花身上蕴涵的魂魄,影响“我”要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文中细致的描写了外祖父爱梅花的每个动作、神情,让孩子们能在阅读中从细微处体会出这位老人爱梅花,在梅花身上寄托了这分爱祖国的情谊。

文章结构严谨,做到了前后呼应,首位相连。开头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结尾是看到梅花图而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这样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而且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们不难发觉藏在梅花下的那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了解课前后照应,首相连的特点。

⑵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念祖国的情感。

⑶情感目标:了解梅花的品格,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接下来看教学重难点。

3、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

4、教学难点:体会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二、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本单元的文本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

图文结合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中人物神情,勾画对应文本,来体会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对故土的眷念。

联想理解法:为使学生旁征博引,学以致用,联系学生课外阅读的如王安石的《梅花》诗等名作,举例说说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高洁气节的人,帮助学生体味梅花傲雪的精神,产生赞扬并学习这种品格的动机和愿望。也使学生明白外祖父爱梅花即是爱祖国这一思想感情。

读中品,品中悟:朗读是与文本对话的工具,教师利用深情并茂地朗读,用饱满的真挚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同时激发学生朗读的愿望。在反复诵读品味重点句子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用情感驱动学习,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把人家的秉性变成自己的,从而产生与主人公相同的思索和共鸣。

三、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安排教学。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品梅花秉性,悟爱国深情,成民族气节,题文结合,写法呈现,课堂小结,课外拓展。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语言导入:梅花向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赞颂的对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优美的诗句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文中我的外祖父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围绕梅花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往事呢?(师板书:护图,送图,赠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创设是为帮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的主线,同时又有助于把握课文重点,为进入精读铺垫。)

(二)、重点说品梅花秉性,悟爱国深情,成民族气节,我把这一重点分成三不来完成

第一步:品花,悟魂。

文章既然以“梅花”为题,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带领学生品梅花,为悟情铺路。课前学生收集了相关的写梅花的名句,对梅花有了自己初步的感知,课堂上给他们展示自己积累的机会,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提炼梅花的特质。随后,我又引导学生寻找勾画文中描写梅花的词句,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紧扣关键词,从“冷艳、幽芳”,从4个愈和3个最中更深层次的体会梅花的魂既是梅花的精神,也就是坚强耐磨的气节。在这一步的“品”中,我意在让学生爱花,赞花,懂花。

四、最后说我的板书:

在板书设计中,所有的内容都在于揭示梅花魂之所在,不论是花还是爱国的老人,他们的身上都蕴藏着属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也是我和学生们要去体验和追寻的目标。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梅花魂

花坚强不屈国爱

吟诗(流泪)

护图(生气)

伤怀(流泪)

送图(郑重)

赠绢(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