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1000字读后感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初次接触文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初次接触词话,我只能简单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

读书伊始,兴趣阑珊,毕竟是文学理论,只是一堆文字的堆砌,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慢慢看下来,我发现一个词的出镜率很高,那就是境界!于是我就着眼境界来读书,《人间词话》是一部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词话理论。首先,他以境界说为中心,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人间词话》以“境界”说为核心,先是借助“境界”说来阐述自己的理论纲领,接着以“境界”说为基准来针对作品和此人进行具体批评。王国维独标“境界”说,旗帜十分鲜明,《人间词话》开篇即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较之前人的理论,他又将其与“境界”说建立联系,甚至把他们纳入到自己的“境界”说: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来“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言气质、言格律、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随之矣。

王国维标举的“境界”乃是指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首先,“一切景语皆情语”,“境界”是情和景的统一。“景”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是客观的,知识的。“情”为“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态度”,是主观的、情感的。其次,情景须真。王国维认为“真文学”当不受功利的干预,做到景真、情真。“词人之忠实,不独对人事宜然,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造境与写境,所谓造境即理想家按其主观“理想”及虚构而成,并非实有的景物。写境是指描写现实的景物,即眼前真实看到景物。造境与写境因为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而造成两种不同的境界,文艺也就分成理想与写实两派。

但是王国维并没有止于此,他所论的“理想派”和“写实派”有所发展。“自然中之物,互相联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实写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按照境界构成方式的不同,王国维又把境界区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不同的形态。“有我之境”,诗人作为感情激越的审美主体,从对象中反射自己,所以“物皆著我之色彩”,情已外化为景。“无我之境”,赏心悦目之激越之情占主导地位,但景后隐藏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