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和李桢的六国论

三苏和李桢的《六国论》:

苏洵的《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认为六国灭亡在以地贿秦。

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指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认为六国百姓无一叛在养士而秦速亡于民变在逐客。

苏辙的《六国论》着重探讨了六国当时应采取的自安之计,全文抓住一个“势”字,站得高、看得远,从大处着笔,高谈阔论、说短论长,颇具战国策士纵横捭阖之风。认为六国灭亡在四国独善其身而不能“厚韩亲魏以摈秦”。

李桢的《六国论》其文论要是称六国皆因其欲为秦之所为而自相攻伐,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