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逻辑推理的三种有效形式,理解各种推理形式的推理规则,从而正确运用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实例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形成逻辑思维,在阅读中增加思考的深度,培养比较探究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更清晰地理解语言中体现的逻辑。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做到无懈可击。

教学重点了解逻辑推理的三种有效形式,理解各种推理形式的推理规则。

教学难点通过实例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形成逻辑思维,在阅读中增加思考的深度,培养比较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比较法、观察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较异同初感悟

出示实例:

①前提:所有的虚词都是词,

所有的介词都是虚词,

结论:所有的介词都是词。

②前提: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

结论:借代是比喻。

让学生判断这两个推理是否有效,明确这两个推理的前提都为真,但1的结论为真,2的结论为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为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①这两组推理都有三个概念,前提中有一个概念是重复的。

②重复的概念的位置不一样,导致结论的真假不同。

要求学生把上边两组推理用概念间的关系示意图将其表现出来。

如此,我们就能很直观地看出,第一组中“词”和“虚词”,“介词”和“虚词”都是包含关系,推理结论一定为真;而第二组中的“比喻”和“借代”是反对关系,推理结论则为假。这就是因为第二组的推理形式是无效的,那我们怎么判断推理形式是否有效,让我们进入到新课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