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成一种负担。有经验的老师往往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从疑入手,一开始就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谁把手术台当做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学生通过质疑,对课文产生了悬念,激起了学习的兴趣。接着,又从疑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学习过程中再次引导学生思考:白求恩大夫在给伤员作手术是面临着怎样危险的环境,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讨论前一个问题时,提出两个疑问: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经过积极思维,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不把自己当做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      这节课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我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放在首位:一是在讨论和争论中解疑,为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二是老师启发、点拨解疑,引导学生将疑点逐步击破,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升华为积极思维的兴趣。这种以疑激趣的结果,是学生对疑问的解决和对课文中心的深刻理解。学生思维能力也在解疑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