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读后感600字

近在读《孝经》,好久不读古文,现在读起来真是有些力不从心,由于是工作上的原因所以还是要硬着头皮往下读,可谓是不求甚解。但是读的多了还是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在里面的。

《孝经》是儒家伦理著作,代表了儒家伦理思想。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孝经》以一个“孝”字贯穿全篇,共分18章。然而有不是单纯只讲一个“孝”。《孝经》认为“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并把孝分为五等: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并由此引伸出了忠、悌、顺等品格。可谓是把封建的三纲五常都囊括在其中了。

也许看了上面的介绍,你会认为《孝经》是封建糟粕,其实不然。事实证明,很多过去被称之为糟粕的东西,其实还是有它存在的必要性、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尤其是在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所带来的巨大转型使人们处于极度的信仰危机。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可谓是为老不尊,为少不敬。也需现在拿《孝经》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我相信只要人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官的“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为民的“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那么社会风气一定会有所好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