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状元是第一,第二叫什么呢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句话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孟郊。孟郊是唐朝人,出身于名门望族,其祖上是唐朝初年宰相孟宗和宰相刘知几。孟宗的父亲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刘知几。

1、科举

科举制度的出现就是为了选拔人才。“士”指的并不是所有人,而是指那些能进入朝廷担任要职的人。科举制度使那些靠着本事或者学识从乡试、会试中脱颖而出的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而读书人一旦通过科举考试得到官职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仕途。

2、状元

唐代科举考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乡试,一种是会试。乡试是在每年二月举行的,考试内容有诗经、楚辞、文选、礼记等。会试主要考作文,考完后选出甲、乙、丙三名。在举行会试之前都要举行考试。到了会试期间,科举考试又分为会试和殿试两种形式。

3、探花

清朝的进士考试叫做探花,指的是第一名或最后一名。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或探花。状元指由皇帝亲自为其写榜。探花指副榜。这两个头衔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才被废除。

4、探花之路

唐代,科举考试的第二名就是状元。这个状元的位置还是很不稳固的,唐玄宗亲自出了个解元,叫马昭武。他出使塞外,被唐穆宗发现,从此之后就开始了一段特殊的“探花之路”。首先马昭武被选为第二名,这个第一名是被唐穆宗选中了,成为了第一。后来到了唐玄宗时期,马昭武又进了两次进士考试中去当状元和榜眼一类的职位,后来他也被称为“探花之臣”或“第二之相”。因为古代科举是在每年三四月参加考试,所以从四月开始就是考试最紧张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