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古代的上元节吗?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你知道吗?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但对元宵节的称呼,却最混乱。大家可能都听过“元宵”二字,它与元宵节有着密切的联系:唐代将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宋徽宗大中祥符元年(1100年)定为上元节。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看看关于元宵节由来和与之相关的一则传说:有个神名叫“元宵”。每年正月十五日,上元夜,是“元”在天上的一天,大地开始进入一个喜庆、祥和、安宁的节日——元宵节。正月十五在古代又称上元节、元夕、灯节等。关于“元宵”的说法中出现过这样几个字眼:“元”字从甲骨文中释为“月”;“圆”从周代天子册命为太初经中第一个月大之意;从玉而化;最早称节为月日,这就是后来把正月十五定为了元宵节的原因。古代典籍释名中均有记载:“元谓正月也,天下皆见月(夜)之象,故曰元。”元字即是正月十五。这两个字看起来比较生僻,但却是最重要的字之一!

1、为什么定了上元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唐宋之际,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上元节就是为了庆祝这些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应运而生的,它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的标志,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有了这场盛大狂欢,同时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喜庆节日。我国著名学者、民俗学者金德兴先生在宋代节日简史中指出:到宋代以后,关于宋宋两代节日时间上最重要又是影响最大的节日就是元宵节了。从那时起,元宵节在我国各地、各民族间就开始形成了较为广泛和隆重的风俗。而元宵节又最早记载于北宋徽宗时期宣和画谱,在这之后各种文人墨客笔下元宵佳节的称呼就不断地出现,其中以苏轼和辛弃疾最为著名。

2、元宵节为何会在上元节之后又要定为上元节?

古代学者认为,上元夜月亮分有三次,这三次分别是上元、中元和下元。上元与元宵节有很大的关系,上元节属于“天上一日、人间一年”,不可能像元宵节那样出现在元宵节之前。因此才有了唐代将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的做法。其实很多人对“上元佳节”的由来还有一个误区:认为在正月十五日庆祝新年的方式和活动就是最早的节日,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点:上元节原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不应该与重大节庆混淆。而且“上元节”是在正月十五之后一个月之内才开始庆祝新年,这样显得太随意、没有内涵。

3、元宵节之习俗

元宵又称上元节,即上元佳节,又称灯节。与春节的热闹不同,元宵节是一年之中最后一天,在过去,要进行三天的休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圆之夜举行盛会和庆祝活动。因北方人习惯称正月十五为“上宵”,南方人习惯称春节为“中宵”。因此正月十五又叫“灯节”。元宵风俗始于唐代,兴盛于宋代,盛极一时。元宵还有许多习俗:元宵节除了赏灯外,还有猜灯谜、燃灯放风筝、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