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机世界第一?看看这3个指标,你就知道了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据统计,2016年我国液晶面板的产量达到了4600万台(其中55英寸以上的大屏幕LCD产品占到了8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位;而2016年的彩电销量更是高达4700万部左右,同比增长超过20%。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2017年度世界主要经济体PC出货量》报告显示:中国的电脑和智能手机市场均居首位,分别为2.58亿台与5.14亿台。同时,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平板电脑的销售量为1.053亿人/年、平板电脑总使用时间约为3.15万年/人。

由此可见,虽然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和平板计算机市场的规模已接近饱和状态——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0%,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娱乐生活的需求增加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数字视听产品的消费将不断增长。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家电行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1、从产业现状来看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工业发展迅速。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如今国内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特别是以IT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整个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 从技术发展趋势看

(1) 芯片制造工艺向集成化方向发展

当前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生产过程主要是晶圆加工及测试等工序组成的流程体系。由于传统硅片加工工艺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且生产成本较高。为了提升整体性能并降低制造成本,业界正逐渐采用先进的封装技术和材料进行组装,从而实现电路模块化和器件微型化的目的,进而推动IC设计朝着低功耗和高性能的路线前进。此外还通过改进光刻机或离子注入机等设备来进一步缩短晶体管的尺寸,减小其面积以提高晶体管的功能密度。

(2) 电路设计和软件系统开发趋于一体化

传统的电子产品通常需要由多个功能单元构成完整的应用方案,如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外围设备等。这些部件之间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使得整机系统的运行速度较慢并且成本偏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变化,对电子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要求厂商能够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和产品组合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此各企业开始加强研发力度,积极推进硬件平台整合和设计工具的开发工作,力求打造出更为高效的系统级架构。

(3) 电子元件小型化趋势明显

伴随着元器件的小型化为各类新型传感器、微控制器等的出现带来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相关企业的研制和生产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在手机领域,小型的触摸屏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然而受限于体积限制,当前的电容式触摸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便携性方面的追求和要求。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基于薄膜传感器的触控屏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这也意味着中小型企业将在这一领域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4) 新型显示器件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除了常见的CRT显像管以外,LED背光源也逐渐成为了新一代显示屏的主流方向。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背光组件来讲,LED具有亮度高、能耗少等特点。另外由于其本身所采用的材质属于无机物,不会产生辐射污染的问题也使其成为绿色照明的主要选择对象。

(5) 高端装备水平持续增强

近几年高端装备的国产替代进程正在加快。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零部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进展。比如航空发动机用燃气轮机叶片在国内实现了100%自制;高档数控机床的使用比例也从2010年的不足10%提高到2015年底的不足30%;光纤预制棒制备设备的装机容量也已经超过了100套……

(6) 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过去十年以来,机器人的数量得到了快速地扩张,而且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是总体而言,现阶段仍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这就导致了部分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步伐,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努力形成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企业集群,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