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谢大军(陈谢大军挺进豫西)

  

华东野战军司令谁?


  

陈赓同志怎么升官升的那么快呢?


  那是因为他的战绩出色。当然升的快。  

楚云飞的一生


  近日读<<大将粟裕>>,发现华东野战军从没给胡琏的整编十一军重大打击,反而吃了不少亏,后有朋友说<<亮剑>>中楚云飞的原型是胡琏,故对其产生兴趣,从网上搜到文章一篇,与大家讨论一下.  《关于 *** 评胡琏(18军)“狡如狐,猛如虎”之说考证》  2、   关于“狡如狐”之说,因胡琏用兵极其机警狡猾,同时其名胡琏谐音“狐狸”,尤其是华中野战军苏北方言,更近似狐狸。故华野、中野称胡琏为狐狸,十一师进军南麻时,南麻到处张贴标语,“活捉狐狸”“打碎吃掉11师这个硬胡桃”。南麻战役结束后,华野9纵伤亡重大,(伤亡4600   余人),没取得任何进展,许世友打 *** 给粟裕说:“胡琏这只狡猾的狐狸,…… 下次我定叫他碎尸万段”。(丁炳生著《第三野战军征战记》279页),与 *** 文中狡如狐完全吻合。  3、   关于“猛如虎”之说:张凤集战役,中野3、6、7纵,三个纵队围攻整11师32团一个团五天五夜,最后打成平手,中野伤亡3600余人,刘伯承爱将3纵7纵19旅旅长吴大明、3纵7旅21团政委姚丕田牺牲。11师32团伤亡2700余人,32团本不想撤退,因一营营长牛镇江擅自带两个连突围撤走,团长张幕贤不得不带余部撤走。山东南麻战役,华野集中五个纵队,其中一个打援,四个纵队外加鲁中军区三个团猛攻南麻5天5夜,仅歼11师一个团,自身伤亡达1万余人。2纵5师政委秦贤安、6师18团副团长胡大炳、4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魏自强等大批将士牺牲。11师确实猛如虎。11师进入大别山之后,这只猛虎更是威风凛凛,扫荡中野,中野不但是高度警惕,几乎是轻易不敢接战,除了在北向店,为保卫刘伯承同志和中野指挥机关,不得不打了一仗,其余则能避则避(趋避之)。  11师18旅在北向店与中野1纵及中野指挥机关发生遭遇战时,整11师主力和整10师从龙升镇、宣化店赶来合围, *** 见形势不利,1纵从砦河集突围,越信潢公路北进,1纵19旅参谋长游万川同志在与11师战斗中牺牲。  如1947年12月,陈粟、陈谢大军围攻确山,中野1纵打援。12月31日,整11师先头部队118旅与1纵在正阳西北宋店猛烈交火,1纵挡不住11师的进攻,伤亡较大,11师逼近确山,粟裕不得不于31日晚结束确山战斗。  再如中野1纵绝对主力20旅(相当于师,中野纵以下辖旅)于1948年1月10日,在包信集与整11师遭遇,损失很大,其中一个主力营,4百余人被成建制消灭,当时20旅政委,副旅长听说11师来了,坚决主张撤退,不能打,旅长吴忠坚决要打,一打,打出这么一个结果。许多干部听说11师来了,带头逃跑,后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见《百战将星—吴忠》240页。)  又如中野2纵,在大别山里不停地躲避11师,(可看《陈再道回忆录》173-192页,)基本上是一个11师追着打,追着包围的过程。  还有中野6纵,基本对11师采取能避则避(趋避)的方针,但在1948年1月16日,11师突然包围了在王家店宿营的中野6纵18旅(也是中野头等主力),18旅炮兵连丢掉两门山炮就跑,轻易的把两门山炮送给敌人,旅长肖永银一听整11师来了,丢掉旅直属队,包括政治部、供给处、卫生处和在镇上的几十名伤员,就立刻撤退,使这300余人全部被俘虏。6纵副司令员韦杰要求营救这些同志,肖永银还是不顾一切撤,总算保全了18旅。王家店成为永远抹不去的痛。被俘人员中,大部分是我军干部,含两名团级军官,分别为供给处处长张玉峰,随军记者胡征,因为中野的趋避之,使11师在大别山里找不到方向。  针对当时种种情况,刘伯承、 *** 、李达、张际春于1948年1月31日联名向各纵队首长下发指示,并上报中央军委,指出:“而还有不少干部,临危并未掌握部队,抗击敌人,或单身或带少数人逃命,实为 *** 极端可耻行为。”(见《百战将星——吴忠》241页。)  顺便一提,吴忠所率1纵20旅,系中野绝对主力,经常保卫伯承同志,解放后,吴忠曾任 *** 卫戍司令,对越反击战中,指挥 *** 南集团部队。他对整11师,从对手的角度, *** 的角度作了全面、客观、真实评价,真实地记载当时的历史,实为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研究解放战争和11师,不可不看《百战将星——吴忠》,这本书确是历年来少有的珍贵资料。《百战将星—吴忠》248页是这么评价18军的,吴忠称“西北军部队打仗凶狠,桂系部队打仗刁滑,而在蒋的嫡系部队中,给吴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整编11师。”  他说:“ *** 的其他部队,可能在某些方面比较出色,但从综合战斗力讲整11师的确是最强的部队。不仅装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军官的战术素养和士兵的技术水平都比较高,很难对付。”  相反国军将领中的大草包大饭桶,如汤恩伯、胡宗南等等一群人对其却嫉妒的要命,经常诽谤、攻击他,很少有人赞扬他,国军焉能不败。为了支援陕北和山东战场的危急局面,刘邓大军不得不作出重大牺牲,向大别山出击,围魏救赵以吸引山东和陕北敌军回援,但中野的形势是极为严峻和艰难的,在桂系根据地作战,无后方支援,武器、弹药、粮草、兵员等补充皆成问题,一打仗伤员无法安置,所以处境险恶,绝非什么战略反攻,也不象过去几十年来翻来覆去宣传的高山铺啦,张家店啦那么辉煌那么轻松,那只是大别山里仅有的几个胜仗。从1947年11月开始,白崇禧集中33个旅向心围攻开始,处境一直危险,化整为零活动,其中3纵一度分散为营、连单位进行活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只能搞些游击动作。   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整11师和第7军、48军是主要原因,其中11师造成威胁更大,最近披露的最新资料提到这个问题,很为珍贵,从中可见到当时情况,刘邓于1948年1月向军委报告;“而我们在敌几个强师压迫下,又无法作战,故只能再分散活动……但这样下去,部队将继续削弱,士气将大受影响。地方工作将继续受到很大摧残,此种情况甚为不利,请军委考虑指示。”并继续向军委呼吁希望友邻部队协助将11师吸引调走,报告内容如下;“我们目前情况是部队极不充实,弹药亦渐感困难。如无友邻协助,至少将11师(胡琏)全部调走,部队集结均发生困难……而在分散时敌则以师为单位,寻我分散之旅作战,使我无法休息。两个月来减员不少,长此下去士气将受很大影响,战力更加削弱,极端被动。而我不能集结作战,使三大野战军处于跛足状态,尤属不利。改变此不利局面则有赖于友邻协助和新兵早日到来。”从上述可见,11师在大别山对刘邓大军威胁多么严重。  4、   从这封通告文风文笔看,完全是 *** 文风文笔。战略思想绝对符合 *** 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之思想。而整11师属中原敌人四根骨头之一。粟裕说:“中原敌人总共四根“骨头”:第5军、第18军、第7军、第48军。”(见《粟裕军事文集》361页)像这样的敌人,理应趋避之。  5、   和 *** 文集呼应,每次中原作战, *** 总是特别强调要拖住18军,钳制18军,使其不得加入战场,对其十分顾忌,《 *** 军事文集》中有7篇专门针对18军及胡琏的电文,如《钳制敌十一师等部以利刘邓主力休整》、《陈锡联部主要任务是钳制十八军》、《钳制敌第十八军保障粟军胜利》、《一周内不使敌十八军越过睢杞县》、《对付胡琏张轸部北进的措施》、《同意刘陈邓歼击胡琏一部》、《询问一三两纵能否向西参战》等。想想看,那一个敌军将领使毛如此关注,专门提了那么多次,这说明了什么?  仔细读来,范任文确凿可靠无疑。笔者站在中性立场,试图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并对那些几十年前卷入这些战斗的人们表示敬意,毕竟他们都是为信念而战斗,乃至献身。我们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是永远无法达到这种境界的。如果因反映了真实,而使某些人不满,则表示歉意了  

*** 三路大军反攻时。陈谢兵团隶属刘邓大军,为什么单独走一路?


  1、出发地点不同,刘邓当时在鲁西南,而陈谢在晋南,如果强行集结合兵一处,一是要贻误战机,二是会引起蒋的警觉,丧失战役的突然性。  2、挺近大别山是外线作战,主要是吸引各战场的敌军来攻,不需要大兵团麇集一团,进入大别山区后,刘邓尚且要分兵更何况陈谢。    扩展资料:  刘邓大军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 *** 的主力部队之一,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组建和发展起来的。  1946年6月底晋冀鲁豫野战军组成。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刘邓野战军挺进中原,举行鲁西南战役,揭开了战略进攻序幕。1948年5月改称为中原野战军,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编为第二野战军。  自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以来, *** 经过一年的作战,整个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 军队总兵力由内战初的430万下降为370万,人民 *** 则由100万发展到195万,其中, *** 的机动兵力较 *** 军多。 *** 的装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杜八联在战争时期做出了什么贡献?


  杜八联、金六联等抗日武装200余人加入游击支队。1939年8月, *** 济源县南县委在杜八联建立。杜八联沿黄北岸数十个村庄结成联防,形成了巩固的敌后抗战“小苏区”。抗日战争期间,杜八联人民同日军作战数百次;护送干部200余人渡过黄河;先后有4批1200多人(枪)成建制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中,杜八联民兵同进犯的 *** 军作战上百次,使其始终未能占领杜八联一寸土地。同时,他们还单独或配合主力部队攻打坡头寨,炸毁敌飞机,平息红枪会暴乱,为陈谢大军强渡黄河天险开路、护航,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攻不破的“河防堡垒”。  早期《河防堡垒》连环画  早期《河防堡垒》连环画  1944年4月, 日军向河南大举进攻, *** 太岳区党委和太岳军区在济源阎和村成立了 *** 豫北工作委员会,发动了之一次豫北战役。在济源、王屋两县抗日武装的配合下,经过4个月的战斗, 解放了大片土地和 10 万以上人口,其中留庄英雄民兵营打死打伤敌人320多人,活捉敌人220多人,缴获各种武器570多件,打败了日伪的无数次进犯,保卫了“杜八联革命小苏区”。新建了济源、王屋两个县的6个区政权, 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  1945年4月,根据党中央“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部署,太岳军区发动了第二次豫北战役,打通了与豫西解放区的联系,使太岳区与太行区在道清路以南连成一片。1947年2月,太岳武委会通令嘉奖杜八联战斗英雄薛平华等人,杜八联荣获“保家保田,百战百胜”奖旗一面,晋冀鲁豫边区 *** 也授予杜八联“河防堡垒,翻身英雄”锦旗一面。据统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杜八联有141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新中国成立后,杜八联民兵使用过的葫芦舟、石雷、榆木炮等革命文物及其战例沙盘模型被中国人民 *** 军事博物馆收藏展出;他们创造的“联防战”,与地雷战、地道战一起被列为中国民兵的三大战法之一。  

中国历史上刘邓大军手下有哪三陈


  陈毅、陈赓、陈锡联  陈毅、陈赓、陈士榘、陈锡联、陈再道。“五陈”中,陈毅和陈士矩是一组的,陈锡联和陈再道是一组的,陈赓是单独的,同一组有两陈,只能取一代表,当然是官大的代表,所以,三陈是:陈毅、陈赓、陈锡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