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顺(甄子丹)

  

给介绍一下一代宗师叶问的身世?


  姓名: 叶问   

  别名: 叶继问

  

  家乡: 广东佛山桑园叶族人

  

  性别: 男

  

  国籍: 中国

  

  出生年月: 1893年

  

  去世年月: 1972年

  

  所处时代: 近代

  

  人物关系: 配偶:张永成;儿子:叶准、叶少华(别名叶青)

  

  职业:其他 武术家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早年生活   
  

  叶问(1892年—1972年12月1日),佛山桑园叶族人。祖籍为罗村联星潭头村人,其父亲因避“红头军”之乱,才搬往佛山桑园居住。在七岁时,便拜师入陈华顺门下(陈华顺,为南海拳王梁赞的得意弟子,入门前以钱银找换业为生,人称之为找钱华)。当时陈华顺年事已高,与叶问年龄相差四十岁之多,故叶问也以华公相称,而陈华顺对此年幼弟子极为疼爱,自收叶问为徒后,则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门学技,叶问成为陈华顺封门弟子,各年长师兄如吴仲素、陈汝棉、雷汝齐等,对此年幼师弟,更是照顾有加。华公逝世后,叶问再随师兄吴仲素钻研拳技。到叶问十六岁那年,远离佛山,赴港求学外文,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后随梁壁(梁赞之子)学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传授咏春拳术,从而一举成名。成为真正的功夫良才、伟大的武术家。其徒弟除总会及分会的会员、港九各地的中国工人外,还有在港的外国留学生。以一人之力,能把咏春拳推广到世界各地,故被门人推举为一代宗师叶问,其本名为叶继问,是广东佛山人氏,在家族中排行第二,祖居于佛山福贤路,号称“桑园”,为佛山一大家,桑园内占地甚广,大屋连绵达数条街位,大门在左侧,为佛山著名的茶楼(俗称港式饮茶)“桃园居”,隔邻为全佛山最著名的饼食店“公兴隆”,该店以芝麻饼见称。“桑园叶姓”在佛山,可说是无人不知。

  

  中国人在此年代,就被外国人看做东亚病夫,一次叶问经过公园入口处,看到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告示牌,叶问为了民族正义,跳起一脚把告示牌踢了个粉碎为中国争一口气。还有一次叶问看见七八个外国海员当街欺辱妇女,一向喜欢打抱不平叶问上前制止,与七八个外国大汉战在一处,但双拳难敌四手不到几个回合就渐落下风,就在此时一个青年人大喊一声挤入围观的人群同叶问一同合战外国大汉,最终打得七八个外国人人仰马翻落荒而逃,此青年人正是梁赞之子梁壁。

  

  得知眼前的正是咏春大师梁赞之子,叶问当即拜其为师,因而有缘再随梁壁深造咏春拳技,转眼过了两三年时光,叶问因不断得到梁壁指点,使咏春拳技能臻入化境。民国初年,被誉为中国四大镇的佛山,每年都流行“秋色” *** 盛会,以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艺,每年 *** 都是人山人海,更有来自外乡游客。

  

  在一次的“秋色” *** 中,叶问与其表妹数人共观“秋色” *** ,突有一当时的军阀排长对其表妹做出不礼貌行为,当时叶问身穿长衫,薄底礼绒鞋,甚似王孙公子打扮,而且体形并不高大,斯文一表,望似可欺负,对方便是色胆包天,上前欲对其表妹动手动脚,这时,却被叶问突然标身进步,以惯用的咏春拳手法,来个摊打齐发,即见对方当场应身倒地,一向欺压百姓的地方军阀,却突然败在一个斯文书生手下,哪肯咽下这口气,更是恶向胆边生,起身拔枪,当时的叶问,一个转马泻身来了个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握住对方的左轮手枪,并以其大拇指的

叶问展示咏春拳力量,直压左轮手枪的转轮,竟然把左轮手枪轻芯压曲,使其不能发射。在日军攻占佛山后,叶问的过人功夫,早被日本宪兵队闻悉,欲邀请担任宪兵队的中国武术教练,但一向以抱守民族正义的他,当然拒绝日本宪兵队之请,日本宪兵队在盛怒之下,指派武术高手与叶问比武,言明若叶问被打败则听命差使,在无法拒绝的情况下,只好接受比武,来者却是身材高壮,拳重马健,叶问摆出咏春桩手,二字钳羊马,目视对方,却一言不发,诱待兵来将挡,对方抢先出手,以箭标马进迫,叶问即变前锋的桩手为耕手,耕去对方箭,并同时转身跪马,拿正对方前腿之后膝位,迫使对方突然失去重心,对方虽未中招,却是败相毕露,叶问也及时收马,一声承让,跳出比武画地,真是高手过招,点到为止。比武后的叶问,担心激怒日本军阀,暂离佛山,但却暗助我敌后工作行动开展,抗日战争胜利后,叶问虽有一身武功,却放弃设馆授徒,在县府刑事单位任职,担负除暴安良工作,曾亲手侦破佛山沙坊之劫案,并在升平路升平戏院内亲擒劫匪,更得上级赏识,在广州市担任南区巡逻队长一职。      

  1949年,叶问来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认识饭店公会理事长梁相,梁相也是武术爱好者,可说是武林中人,曾习龙形摩桥,得知叶问为咏春拳陈华顺门人,即行拜师学技,并请叶问在九龙深水的大街饭店公会公开传授,当时除李民、梁相外,尚有骆耀以及其外甥卢文锦等,不到十人,而李民与叶问早已是世好,可说是亦师亦友,以后有叶步青、徐尚田......等相继投入,由于求技者日渐增加,当时投入学技的,以九龙巴士同人为最,由于求学咏春拳技连绵不断,为了有更大的空间和场地,叶问再三迁换场地于九龙利达街、李郑屋村、九龙兴业大厦,并分出晚间若干时段,到香港荷李活道执教,使咏春拳技推遍九港九每个角落。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兴趣爱好   
  

  此外,在其个人兴趣方面,每日随三、五弟子或好友在茶楼饮茶,偶尔也来几圈卫生麻将,除此之外,仲夏之时,叶问更是喜欢参观斗蟋蟀,其原因是广东的蟋蟀非常勇猛善战,不象台湾蟋蟀,相斗即定输赢。因此两蟋蟀斗下来,可以大战数十回合,更有蟋蟀的腿都打断了,仍然勇猛搏杀,比起擂台大战,更为过瘾。除了斗蟋蟀,斗狗也是所好也,至于叶问观看斗狗,多是于另一武林高手共往参观,他就是蛇形刁手梁家芳师傅,他与叶问同是武林中好朋友,也是同乡,可说是深交。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人物评价   
  

  叶问在咏春拳术方面有极深的造诣,对咏春拳术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武德人品以堪称楷模,所以叶问终老后咏春拳派同人一致推崇他为一代宗师。

  

  70年代出版《佛山华侨志》有专文介绍他的事迹,2000年落成的佛山武术博物馆有专设的叶问展室,美国俄亥俄州设有“叶问博物馆”,英国伯明翰的“叶问(海外)国术总会”设有纪念他的专栏,香港“叶问国术总会”挂有他的画像和练功等照片。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晚年生活   
  

  七十岁的叶问,其功力并不逊色于青壮年时代,时在香港黑社会抢劫之风最盛时期,因此叶问常在夜间四处巡视维护地区治安,一旦见到有流氓劫匪出刀意图抢劫路人,往往只见黑影一现,叶问就以疾风式的蹬踢踢向流氓,霎见劫匪被踢出数十尺之外倒地不起。利达街也因此成为香港唯一安宁的地方。叶

  

问也因此多次受到香港 *** 的表彰,得到“优秀市民”的称号。

  

  叶问大师1972年12月1日在香港病逝,至今已过三十多年光景。咏春拳一代宗师,精神永在,为后世门人之敬仰。

  

  咏春拳术从一套女儿家的自卫术发展到实战技击之上,并在数十年间急速发展,将咏春拳从佛山发展到世界每个角落,成为国际间享负盛名的中国武术,亦是现今最多外国人研习的中国武术。咏春拳的起源与发展一致被认定为:“起于严咏春,衍于梁赞,盛于叶问!”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家世   
  

  叶问正室为其生两子两女,长子叶准.次子叶正。其妾室为其生一子,叶少华。另还有一女,名字不详。由于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叶问死后,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分完家产,来往甚少。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与李小龙   
  

  叶问众弟子当中就有青出于蓝胜于蓝,并将中国武术闻名世界的功夫之王李小龙宗师。

  

  回首当年,李小龙出生在美国,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是在香港度过的。小时候的李小龙身体十分瘦弱,父亲为了强壮儿子的体魄,便教其打太极拳。而李小龙本身就喜欢尝试新奇的事物,喜欢冒险,特别是户外运动。于是他彻底迷上了武术,除了太极拳,他还学过咏春拳、洪拳、少林拳等拳种,为今后自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小龙则是在街战失利及受好友张卓庆(WILLIAM-CHEUNG)的影响而决定投入到咏春门下的。因为李小龙突然间感觉到张卓庆的技击犀利了许多,原因是他开始学习了咏春拳的缘故,所以在张卓庆的介绍下他亦正式拜入了叶问宗师的门下,而开始系统学习咏春拳。当然开明的叶问亦不反对李小龙继续练习太极拳,也不反对自己的弟子与别的拳派过招,相反他还特别注重实战训练,因为他知道一个拳派要想生存下去靠的就是自己的实力,习武者只有在“讲手”或“实战”中,才能不断地完善与强大自己。这一切,均对李小龙影响至深。

  

  在很多时候虽然是由师兄黄淳梁(WONG-SHUN-LEUNG)代师授艺,但黄淳梁亦为一位咏春闯将,号称香港“讲手王”,他的性格又与小龙投缘,加上叶问十分喜爱聪明的小龙而传给了他很多咏春诀要,这一切均使小龙迅速成长为一位咏春高手。即使后来李小龙独创一门拳学而成为一代创派宗师,但他的截拳道仍未脱离咏春的影子,截拳道中一些核心技术仍与咏春基本类似,只是李小龙在咏春的技术上又进行了升华与改革而已。所以说,李小龙宗师后来功高盖世,而咏春拳对他的影响亦不可小觑,正所谓:“截拳道源自咏春拳,李小龙得益于黄淳梁”,黄淳梁作为李小龙的授业师兄,李小龙的大多数咏春技术均由他所教。

  

  叶问与黄淳梁对李小龙6年的深刻教询,使他由一个巷战者而过渡为真正的武术高手,当然这亦是李小龙后来能成为大家的一个必然的前提。李小龙是世界一流的功夫大师,但他首先是一位名贯香江的咏春闯将。李小龙后来在世界武坛上的辉煌成功,也为咏春拳的世界性传播作出了虽为间接但却实际的极大的贡献。  美国报刊甚至把他誉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甚至称他为“武之圣者”,香港报纸也赞誉他为“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  李小龙约在1956年间,在利达街武馆内拜入叶问门下,而他确是相当投入,从不缺课,但因移民美国,可惜未能连续学完所有拳法。发达后的李小龙,曾再亲访叶师,希望能学得咏春拳的木人桩法。并提出以一间楼宇的代价请叶师亲自示范全部咏春木人桩法,由李氏拍摄成影片携带回美国自行学习,但却被叶问所拒,若干弟子则认为李小龙之优厚条件,师父未能接纳,以为可惜,但叶师其本人意愿是只要求学者有心学技,则全力传授,绝不把功夫当成商品房出售,最重要的是更不能厚此薄彼,此种大家长作风,更为其门下弟子所爱戴。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咏春拳与截拳道的关系   
  

  咏春拳源流:  据《咏春白鹤拳谱》记载,白鹤拳是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2年)由福建福宁州(现霞浦县)北门外少林举师方钟的独生女方七娘所创。   方七娘—日在白练(莲)寺内织布时,见一只白鹤飞落在梁间,昂首振翅,舞足弄翼,引喙衔毛,做伸颈觅食之状,后又缠膀歇息,姿态奇妙。方七娘感到非常有趣,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鹤闪跳避过;又以纬尺击之,复被白鹤展翼弹出。俄而白鹤展翅凌空,冲人霄汉。于是七娘感悟之余,精研不辍,乃揉合白鹤种种舞姿于少林拳法中,经数年揣摩衍化,创出别具一格的拳法。   后永春等地学习白鹤拳的人数最多,范闹最广,影响更大,使白鹤拳在理论和练功方法上形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地理特点的技术体系,因为这些人的籍贯都在永春,故将此拳称为“永春白鹤拳”。   咏春拳宗于白鹤拳,而方七娘的白鹤拳经过三代人才传到五枚师太,故严咏春没理由生活在1644至1662年间,也与古劳咏春派流传的说法不一致。   据叶问宗师撰写的《咏春拳源流》所述,五枚师太是福建少林白鹤拳高手。自从火烧少林寺后,南少林派五老亦各奔东西。至善禅帅逃到广州,遁迹于红船内为“煲头”,遂引出一段“以拳换棍”的故事。  截拳道源于咏春拳 (咏春拳来自永春白鹤拳)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个人成就   
  

  积极发扬咏春拳,在短短二十二年(五零至七二)之时间,不但在港澳台地区把咏春发扬光大,更将咏春种籽散落到世界每一角落,使咏春之果实牢牢散播于世界各大国家,他生前培养出之人才如梁相、叶步青、招允、李小龙、骆耀、徐尚田、黄惇梁、何金铭……等一班出色之弟子,分别都能继承宗师遗志,把咏春拳进一步发展,故宗师逝世后,咏春门人,一致推崇他为咏春派一代宗师。  一直以来,咏春拳都只有少数传人。而叶问在港传技20余年,这情况才有所改变。上世纪60年代,李小龙赴美国发展,创办“振藩国术馆”逐步成名,通过电影将咏春拳传播至世界各国。  叶问1972年去世后,其子叶准、叶正继承父业,致力于向海外推广咏春拳术。叶准在香港咏春体育会、沙田大会堂、香港城市大学、科技大学、佛山科技学院设点授徒。目前,叶准及其门徒在世界60多个国家组织有咏春拳会近3000家。因在世界武术推广的卓越贡献,叶准还获得美国奥委会的嘉奖。  而叶问在香港收的弟子梁挺通过办杂志、出书、公开表演、训练拳手接受挑战、拍电影等形式来传播咏春拳。梁挺1973年创办国际咏春总会,至今已在60多个国家设立机构,支部超过400多家。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教学特点   
  

  1、十分注重对人才之选择,他经常说:“徒弟选择一个好师傅,固然困难,但师傅选择一个好徒弟,更加困难。”作为一个一生以教拳为职志之人,能有这种心态,殊不简单,这可说是他对工作态度之认真,对所教徒弟负责之表现。  宗师一生教拳,从不挂牌,亦不卖招生广告,他之所以这样,其唯一之目的,就是保留这一个“有选择收徒弟之主动权。”二十年来,信守这个原则, 作为一个教拳为职志者,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2、对初入门者之基本训练,十分重视,当传授小念头时,从正确手法,腰马配合,到发力运用,从没有时间限制,只要学者能达到他的要求,他才会进而教授新的课程,从不苟且,这其实是对勤学者一种奖励。  3、授拳另一特点,就是量才而教,他对每一个学者,从心理而至个性,身材体魄而至知识程度,文化修养而至吸收能力,先作充分了解,更根据每个学者不同所需,作出不同的方法而教,务使每一个学者都能更易学习和吸收。  4、教拳过程中极之注重黐手和自由搏击的练习,这是培养学者对咏春的喜爱和信心, 从而引导学者进一步对咏春拳的法度和木人桩之研究。

  

梁壁的师傅是什么人?


  叶问(1893年-1972年),祖籍现佛山市南海区(前属顺德县)罗村谭头,世居佛山市(前镇)。  简介  叶问,佛山南海人,世家子弟,著名武术家,梁赞之徒孙。1950年,於香港发扬咏春拳。著名传人有梁相、骆耀、黄淳梁、徐尙田、招允、李振藩(李小龙)、卢文锦、萧煜民、梅逸、梁挺等,他们都遵照其遗志, 把咏春拳发展至世界各个角落。故叶师逝世後,被誉为一代宗师。  佛山是广东著名古镇,位於珠三角,为水陆交通要塞,居民生活富裕,工商业发达,对文化艺术也有需求,人们闲来学习武术,尚武成风,南派武术大师如梁赞、陈华顺、都出自佛山。  可信历史  叶问一名继问,生於桑园大街叶家庄。庄内有十多条巷,有廿多间大屋。内有芸草书塾,叶问在此启蒙开学。左边大祠堂,租与陈华顺。所以在11岁(1904年)那年,得以跟随名师陈华顺习武并得到二师兄吴仲素指导,从此对功夫极度热爱。可惜陈华顺两年後中风,返回乡间休养。二师兄吴仲素迁到普君墟线香街设馆,叶得随师兄学习。  叶问有姐嫁与香港商人,当时因为政局不稳定,其父将16岁(1909年)的叶问送到香港圣士提反读书,在港期间巧遇师公梁赞之子梁璧(其师伯),尽得其传。  廿馀岁(1917?),曾到日本欲求深造未果,等待到民初政局稳定後返回佛山。  因衣食无忧及对咏春极富热忱,闲来与二师兄吴仲素及几位同好互相研习,亦师亦友。叶问当时已经名闻佛山。  中日战争开始,参加了国家( *** )所举办的情报训练班,曾於1940年到贵州省中部的息烽军官训练学校受训,毕业後,回到已经沦陷的家乡佛山做情报工作。职衔是佛山侦缉大队书记,後随伍蕃任广州防务稽查长。  [编辑] 佛山-吴仲素咏春拳  对日抗战初期,叶留在佛山做抗敌工作。1938年,日本军队占领佛山,夺取了桑园叶家庄作为司令部。因为不满与伪敌政权的关系,叶家生活十分艰难,叶於1941—1943年间在晚间借得佛山富商周雨耕与周清泉父子在永安路的「联倡」花纱店,传授友人和下属咏春拳。其间,在对面糖面店工作的郭富经过大半年的要求,叶问也终於接受他来学习。传授了两年多时间。其徒还有周雨耕的孙子周光裕、人称六仔、外甥伦佳,以及郭富等之一批徒儿。叶问是年轻人,在传授朋友及下属咏春拳的时候,不喜欢人们叫他师父,所以徒弟们都称他为「问叔」。抗战後期,随著「联倡」的结业,叶便迁到郭富乡间居住。  当时在佛山所授的咏春拳,从小念头开始,黐手,散式,及桩拳,即陈华顺式咏春拳(吴仲素所传)。  战後 *** 时期返回佛山任警察局刑警队队长,升督察长、 *** 局长,最後于1949年出任广州市卫戌司令部南区巡逻队上校队长。  不谈出身,恐家眷受害  1949年 *** 执掌政权後,因害怕被清查及连累家眷,留下妻子及四名年幼儿女,乘夜只身逃往香港,是年五十六岁。其生前从来不说战前的事业,甚至连儿女都不知道。1976年,改革开放之後,其好友李民在报纸上才提及了他的出身。  香港-梁赞咏春拳  来港之初,得在报馆工作的好友李民(天培)介绍,先安顿在深水埗大南街之港九饭店职工总会。不料自此将咏春拳发扬光大。早期先後在海坛街和油麻地利达街授徒。这时所传的咏春拳是有系统的,合符科学解释的所谓梁赞式(梁壁所传)。梁壁两兄弟自小被迫学父亲拳术,本身对拳术发展并无兴趣,未有学习其他拳术,纯粹是父亲由易至繁所授的系统, *** 顺序编排成现有系统。叶问亦未有习其他派别功夫,亦声明不会改变传统拳套。  後在港娶得一名来自上海的女子为妾,生了一名儿子叶少华。两名正室儿子於1962年到港,晚间居於父亲教拳处,日间出外工作。当时相处并不和睦。叶问长子叶准,生於1924年农历月二十五日。一九七二年,父亲逝後,始教功夫。  成立咏春体育会  叶问宗师晚年,更大心愿便是 *** 同门组织成立一个联会,发扬『咏春拳』。六十年代末,於弥敦道成立咏春体育会(现为咏春梁挺拳术馆),後迁往自置会址旺角水渠道;1974年正式注册成立。叶问先生晚年最後所收之弟子(徒孙)梁挺於七八十年代间,将其发展至欧美各国,成为世界知名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