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窑是否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柴窑很常见。柴窑也叫“青瓷”或“草青瓷”。其烧制的瓷器外观多有自然之美,釉色则是淡青或淡黄;纹饰装饰亦极富诗情画意,既有人物故事和历史传说,又有生动活泼的图画,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瓷器。从目前所发现的有关柴窑的实物来看,其窑址多在今陕西、山西一带,由于年代久远,其窑址早已不复存在。

1、是否存在柴窑?

根据考古发现来看,柴窑的窑址非常多。从目前所发现实物来看,柴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窑址周边发现土堆遗址或有窑址存在,而另一种则是在窑址内发现小坑遗迹或墓葬,再用粘土加以粘合而成。其特征如下:1.灰土堆积表面有明显堆砌痕迹;2.堆土底部常存有细灰或白色泥状物;3.灰土堆积底部还常存有黑色泥状物;4.灰土堆积底部常有青绿色丝状物;5.灰土堆积底部有白色泥状物;6.灰土堆积底部有灰褐色泥状物。

2、“柴”是什么?

“柴”,意为“柴”:古代以柴木为燃料烧制出来之瓷器。用柴木烧制出来之后即会呈青色(或淡黄色),这是一种很难得的青灰色釉。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会将青灰覆盖到器物表面(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在器表覆盖物),因此它就有了“青瓷”(或“草青瓷”)之称。柴烧出来也有很浓的青草香。“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代表了一种智慧与情感、高尚与纯洁和高贵。

3、目前发现的关于柴窑的实物材料有哪些?

1.山西:晋中地区:有山西大同、吕梁地区、汾阳等地。2.陕西:蒲城、宁武等地。3.河北:定州、张家口、涿州等地。

4、关于该窑之历史渊源:

宋史卷一百六十八载:“(太平兴国四年)正月,李义府上烧青瓷。是年月,有僧人献一青瓷曰柴青瓷。以青瓷为制,兼作青绿彩、青瓷、蓝釉瓷等。因以其器小、色白著称于世。”这里是柴茶在唐朝时期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于北方大地上了。这种说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李义府所说柴窑应该是北宋徽宗年间烧制而成;其次就是因为其器型太小了(以日常用器而言)而没有达到南宋标准;第三是因为李义府所说柴砖窑烧造时间太短不够成标准;第四就是从制作方法上讲柴柴瓷应该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瓷器没有什么不同。

5、对柴窑的认识需要多角度才能得出结论:

第一,从存世的器物来看,目前最多记载的是北宋时期的瓷器,但从出土文献和考古发掘所获得的实物来看,北宋时期烧造柴窑之说并不靠谱。第二,从器物造型上看,北宋时期的器外釉色相对较厚,内釉的器形相对比较纤细;而从出土文献中了解到的柴窑器物釉色则有淡青、黄釉之分。第三,从目前发现的器物来看,大部分也是宋代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