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油画与中国绘画的表现不同之处(结合具体画家及其作品,浅谈中国画和西方油画的异同)

网友提问:

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西方油画是如何影响中国画的?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一个搞国画创作的人,我觉得西方油画从造型上和色彩上深深影响了中国画。

西方油画有五六百年历史,一产生便以它五彩缤纷的色彩和细腻的笔法受到人们的喜爱。油画影响中国画近百年,这得从徐悲鸿引进西方的素描和色彩开始算起。素描和油画来到中国,西学东渐、洋为中用,为国人打开了另一扇审美之窗,难怪素描的造型如此严谨,难怪油画的色彩如此美丽,从徐悲鸿开始,油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画的发展。

西方油画从造型上影响了中国画。油画的造型以素描为基础,素描科学的观察方法,把物体放到光线里来观察,因光的影响而产生黑白灰效果,透过光影的变化来塑造形态。中国画没接受素描造型前,是以线条的表现力塑造物体,自有了素描,中国画里开始有了光影和面的变化,形态更加准确,形体更加严谨。

西方油画从色彩上影响了中国画。百年以前的中国画,色彩严格遵循祖训,面貌是浅绛或青绿,色彩单一,油画进入国门,中国画在色彩的表现上得到极大的拓展,色彩面貌不仅仅是丰富,还有了光带来的变化。

西方油画在不断深入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画,以致有许多画人在大声急呼:我们得坚守中国画的写意精髓。是的,任何画种的借鉴,不能丢失了自己的本来面貌,中国画要发展,需要油画的某些技法,但不能为借鉴而借鉴,还得保持住中国画的根啊!

其他网友回答

在绘画艺术中,有两种画可以被称为“主流画”,那就是国画和油画,它们两者的发展时间相差甚远,国画至少千年以上的时间了,油画也只是六七百年时间,但是至从我国引进西方油画之后,中国画也受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那么,西方油画是如何影响中国画的?

西方油画影响中国画

艺术和文化息息相关,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而且中国画和书法出于同一源头,自古就有“书画同源”的艺术理念,古代书画家在创作国画时都是“以书法入画”,就是用书法的笔法来创作国画的意思,书法是用“写”的,所以国画也是用“写”,而不是用“画”,

经过上段的简单叙述,可见,创作国画的“规范、严谨”;然而,自从20世纪初,一些画家漂洋过海到西方学习油画,将油画引进回来之后,国画的“命运”就从此改变了,“中西结合”的艺术创新理念,被运用在国画中,比如,从来就没有素描基础的国画,被添加了素描基础,

“素描”是西方油画影响中国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只不过,这是不好的影响,甚至是“毁”了中国画,让国画失去了传统的文化底蕴,之前有人认为,素描让国画有了立体空间感,这对国画来说是好事、正面的影响,其实,这样的认为显得很无知,是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我们围绕“书画同源”就可以理解,既然书法也有空间立体感,那么国画同样也有空间立体感,更何况,国画还有透视效果,有透视,就会有空间感,只不过,国画的空间立体感和油画不同而已,所以说,国画添加了西方油画的“素描”,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委婉的说,就是弄巧成拙。而且,素描是油画“写实”的基础保障,国画注重“写意”,当多了“素描”之后,此时的国画是写意,还是写实呢?更不用说可以有“书画同源”的艺术效果了(国画用素描,是否以后的书法也要用素描?)简直就是不伦不类。

其他网友回答

画有所思,这是绘画共性,每幅画都会体现作者的思想我再说说最大的不同点吧国画是散点透视,也就是说立体感不强,甚至没有立体感,而油画是焦点透视,立体感很强,很逼真。国画有“留白”艺术特效,也就是画面不会填充满,留下一部分让读者自己去思考,而油画几乎必须画满,否则留着一块没画太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