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论国人的劣根性举例 如何看待鲁迅的国民劣根性批判

网友提问:

如何看待鲁迅的“中国人的根劣性”言论?

优质回答:

鲁迅痛恨儒家对国民的洗脑,才弃医从文,用笔去战斗。

中国的儒家文化,对人思想管控的太严了,帮统冶者愚民,认为独裁才是中国唯一选择。

天子是上天派下来统治人民的,是唯一合法的统治者,那怕他在坏,都要无条件服从,因为他是老天派往人间的使者,坏不是真坏,只是暂时被魔鬼蒙蔽了双眼,在儒家帮助下会改过。

从来不让人民想,天子也是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不然汉人为什么老被外族人欺负?

儒家告诉民众不能造反,否则会没了国运,不能向天子索求人权,否则会坏了社会风气,不能不忠君,否则会亡国。

鲁迅是很反感中国的独裁统冶,儒家的愚民政策,用笔告诉民众,一个国家如果不民主,对人民有多可怕。

鲁迅很聪明,只告诉民众历史上独裁者对民众的剥削有多狠,儒家从政者对人民的压榨有多狠,让民众去感受。

借古讽今,指桑骂槐,隔山打牛,让统冶者,儒家当权者很受伤,又找不到证据反驳,因为鲁迅说的没错。

鲁迅从没讲中国人不行,不聪明,不勤劳,只是很反感独裁统冶者的无能,儒家的愚民政策。

其他网友回答

鲁迅就是我心中的英雄,一个时代的清醒者。

他不因循守旧,不随波逐流,敢于批判与自我批判的一个孤胆英雄。

说完感慨,还是回到正题,我个人认为“中国人的劣根性”是肯定有的。

我十分赞同网上有一个朋友所说的,所谓的劣根性其实就是“由心而生”的。

所以只要分析好中国人的心理,就能发现中国人劣根性的由来。

1:莫管闲事

中国人有一句俗语:“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只要街上或者什么地方,一出了事,那就是看热闹的多,管事的少。

就算有人要管,旁人还要劝其不要管。

振振有词:关你什么事,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甚至我们还看到了许多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就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在作祟。

2:人人相轻。

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中国人有一连串的鄙视链,每个人所处的位置,都是在这条鄙视链上的。

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出生上的,又或是学识上的,甚至是休闲娱乐上的,都有鄙视的方向,鄙视的人。

其实鄙视并不可怕,怕的是自此以后你会无尽的鄙视下去,形成思维,那就如“夜郎自大”了。

可以说这是一种病,得治。

3:喜欢从众。

从众心理会让个人缺乏自我判断的能力,久而久之,会让个人越来越喜欢被动的接受,而忘记了思考的价值。

当然这还可以引申到一句俗语“法不责众”。

意思很好理解,那就是:如果大家都做了不好的事,犯法的事,那都不是事。

于是就有了新闻中我们时常看到的:哄抢翻到的货车,私自设卡收费,群体去偷菜等等事件的发生。

4:自带奴性。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儒家思想的潜移默化的结果。

它让我们每一个国人都不自觉的会对比自己身份,地位,权势,威望,财富,学识等等高的人,产生一种自卑的心态,会不自觉的,无条件的服从这些人的指令。

但是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比你弱势的人时,你又会颠倒过来,十足威风的行使自己的权利,而把比你弱势的人当做奴隶。

我看在影视剧里看到的汉奸,走狗以及老爷,少爷们周边的奴才都是这个狗样。

5:崇洋媚外。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中国人已经没有了“大汉盛世”与“大唐盛世”时,那种强烈的自豪感了。

转而流行起了“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外国的什么东西都好”,“外国的人更有素质”等等风言风语。

洋人在中国丢了自行车,手机等,都能找回来,中国人丢了,那就是丢了。

洋人一出点事,那就是天大的事,中国人出了事,那就是自认倒霉。

还是那句话:这是病,得治。

6:苟且作祟。

何为苟且?其实就是就是像狗一样的活着。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在街上扶摔倒的老人,不被感谢,反被讹诈;慈善捐款,不被感谢,反而要连本加利的逼捐。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人会有这种心理呢,他们的良心被狗吃了呢?

其实这就是他们的苟且心理在作祟:我受了伤吃了亏得了福,只要你与我联系到一起了,那我就要和你纠缠在一起,再也不放开了。

不然我的损失找谁负责呢?

7:喜听好话。

我们国人喜拍马屁,喜听奉承话,那是历史悠久,自古使然的,比如拍皇帝马屁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谁都知道,没人能活一万岁,但谁都愿意听。

我们发明的不切实际的吉祥词也特别的多,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等。

还有就是在人与人寒暄时的称呼特别神奇,称呼别人的孩子,都是贤子,公主,称呼自家的就是犬子,小女。

这也是国人爱听好话的典型。

8:依循守旧。

这里的守旧不是指的念旧情,而是特别喜欢古人的东西,好像什么东西都是古人的好。

就连武侠小说里的武功,都是前辈高人传下的绝世神功,好像现在的人都比古人笨一样,没法发明创造出更强的武学。

其实古的东西都还不算什么,怕的是去遵循古的制度。

自古在我国,改革者的下场都不太好,比如:商鞅,王安石,谭嗣同等。

我们是一个文明古国,在保持好的传统的同时,还是需要特别的去重视创新的。

闭关锁国,带来的必然是国破家亡。

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加关注哟,原创不易,请多多支持。

其他网友回答

清朝有个美国传教士,在中国住了三十多年,回去后写了一本书介绍在中国的感受。他说,中国人有着惊人的忍耐力,吃苦而且耐劳,但是普遍缺乏人格还有良知。对比这个评价看看二百年后的今天,我觉得还真是这么回事。

其他网友回答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写在〈坟〉后面》

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纵观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确实身体力行这句话!

“中国人的劣根性”被先生体无完肤地揭露出来,其目的并非挑衅民众,先生把“唤醒铁屋子”中熟睡的人们当作自己的使命,姑且把“唤醒”当作先生斗争的一种方式。

大烟枪鲁迅先生是性情中人。彰显”中国人的劣根性”是站在思想家的高度对阿Q、孔乙己、润土、祥林嫂等同志的病根作仔细分析,进而进行严肃的批判。有对症下药、治病救人的意思。

“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坟·论睁了眼看》)

距离先生的年代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上段话仍触目惊心,仿佛一古稀中医泰斗按着现代人的脉搏,诊断后作出的深沉表达!“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这劣根依然在!不是吗?

身处万马齐喑的环境中,“怒向刀丛觅小诗”的判逆者自然不会吟诵风花雪月!对愚昧的国民的”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就体现了先生对“劣根”的清醒认识,可见,解剖得多么准确、精细与彻底!

其他网友回答

谢狼烟一九三一邀答!

问:如何看待鲁迅的“中国人的劣根性”言论?

鲁迅先生的”中国人的劣根性”言论出现在民国时期,那时是国民党当道,三座大山压在人民头上,他又敢说真话,文笔辛辣犀利,他鞭笞的是万恶的旧社会丑恶现象,而社会发展了这么多年,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改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应该说今天“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社会不良风气得到了净化,人们都“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创造着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不是很懂什么是“劣根性”,既然不懂,也就谈不上如何看待了,再说已有近百位答题者对“劣根性”谈了认识,我就不勉为其难去谈了。

谢谢您的邀答!